美国移民——《儿童年龄保护法》(CSPA)解读
随着越来越多家庭将“移民美国”列入人生规划,如何在移民过程中切实保障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也逐渐成为许多家长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孩子仍未满21岁的家庭而言,能否让孩子在生日到来前顺利拿到绿卡,关系到全家团聚的节奏和未来的生活质量,谁又不想一步到位、万无一失呢?
为了避免因审批流程拖延而让未成年子女失去随行资格,美国政府专门设立了《儿童年龄保护法》(Child Status Protection Act, CSPA)。这项法律的核心目的,是要防止孩子因为申请时间拉长、等到绿卡发下来时已经年满21岁,从而“自动出局”。
有趣的是,这里的年龄可不是简单地看身份证,而是通过一套“数学公式”来计算的。只要这个计算后的“CSPA年龄”仍在21岁以下,那孩子就仍然可以作为家庭成员随行移民。是不是很贴心?
那么这个CSPA年龄到底是怎么算的呢?其实也不复杂。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受理时间”(Pending Time),也就是你向移民局递交I-526或I-140申请,到案件被批准之间所花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从移民局发的I-797批准信中找到提交和批准日期,然后相减即可得到结果。
接下来,再来看看“签证可用时的实际年龄”,也就是当排期终于走到你家门前、移民局说“可以发绿卡了”时,你家孩子的真实年龄。CSPA年龄的公式,就是用这时候的孩子年龄减去受理时间。比如说,假如你家孩子在签证可用时是20岁,申请审批过程花了一年半,那么CSPA年龄就是18岁半。嘿,距离21岁还有段距离呢,当然可以顺利跟着你一起移民啦!
说到排期,就必须聊聊美国移民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词——“表A”和“表B”。很多人看到这两个表都懵圈,其实它们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阶段。表A,也叫“最终裁决日”,意味着你可以真正拿到绿卡的那一刻。
如果你的优先日已经排到表A所列的日期,那恭喜你,离拿身份就差最后一步了。而表B呢,则是“递件排期”,当优先日赶上表B,你就可以提前准备提交I-485或走领馆程序,甚至可以进行体检。需要提醒的是,表B并不是每个月都开放使用,一旦没开,那一切还得看表A说了算。
那有没有什么实用的小妙招,能帮助家长们更稳地掌握节奏,避免“超龄危机”?当然有!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拖!早点递交移民申请、早点锁定优先日,是降低孩子超龄风险的第一步。而且有些聪明的申请人还会有意识地“延长受理时间”,比如补充材料、申请RFE等方式,虽然略显繁琐,但在计算CSPA年龄时可能是“救命稻草”。
结合融耀以往的实操经验,我们建议申请人最理想的启动时间点,是孩子在18岁前。为什么?因为这个时间窗口既可以保证处理周期有足够缓冲,又能在计算CSPA年龄时留出空间,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黄金期。
当然,也别忘了关注排期的每月变动!美国国务院每月都会更新移民排期表,家长们可以设个提醒,定期查看表A和表B的变化,别错过了递交材料的最佳时机。同时,NVC发来的通知也一定要及时响应,像缴费、填写DS-260表这些流程都要抓紧完成,才不会延误。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就是移民项目的选择。如果你希望让孩子更稳地拿到身份,那就尽量选择没有排期或排期较短的项目吧。毕竟,排队等个三五年甚至更久,对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风险。
楹进集团顾问表示,对于有子女的移民家庭来说,CSPA是一道不可忽视的护身符。理解这项法律并学会灵活运用,不仅是对孩子未来的负责,也能让整个家庭的移民之路走得更安心、更顺畅。与其临阵慌张,不如提前筹划,把握好每一个时间节点,让绿卡之路变得更稳、更稳!
如果您对《美国移民——《儿童年龄保护法》(CSPA)解读》中的内容有任何疑问。
可以添加楹进集团顾问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