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通常性居住”的定义
想拿香港永居身份的内地朋友,别被流程吓到,说白了主要就三步走:
1、先拿到香港居民身份:这个大家路子都熟,优才、专才、进修这些计划都行,拿到就算“上车”了。
2、拿着这个身份,在香港“通常性居住”满7年:这一步是最核心、最容易迷糊的地方!
3、熬过7年,申请转永居:满足时间要求,就可以去申请那个梦寐以求的永居身份了。
重点来了!啥叫“通常性居住”?
别一听“居住”就想到“坐移民监”!真不是让你7年365天焊死在香港! 香港入境处没那么死板。
核心意思其实很简单: 你得让入境处相信,香港是你的“家”,是你生活的重心。你是实实在在地在这里生活,不是挂个名、偶尔来晃一圈。
灵活性是有的: 回内地探个亲、出个差、旅个游,这些合情合理的离开,完全没问题!而且人家根本没规定你每年必须住满多少天(比如硬性183天、365天这种,真没有!)。
那怎么证明我把香港当“家”了呢?
入境处主要看你有没有把“根”扎在香港。他们会综合看这些方面:
你的“窝”在香港: 得有个固定的住处吧?甭管是租的还是买的,水电煤账单得有你的名儿。要是老婆孩子也主要在香港生活、上学,那就更有说服力了——这证明你家庭重心就在这儿!
你的“饭碗”在香港: 主要工作得在香港吧?要么给香港公司打工,要么自己在香港创业。得有份稳定收入,够养活自己和家人。关键的是,你得在香港合法报税、交税!税单(报税表、缴税记录)可是硬核证据。
你的“生活圈”在香港: 虽然允许离开,但别跑得太勤、太久。比如单次离港别动不动就大半年,一年加起来离港时间也别太夸张。离开的原因也得合理(出差证明、探亲记录备着)。另外,多参与点本地活动,加个社团、做做义工,孩子在这边上上学,都能证明你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熬到第7年申请永居,要准备啥材料?
这时候就是你展示“香港是我家”证据的时候了!记得把这7年的“生活痕迹”都整理好:
-
住址证明: 水电煤单子、银行月结单、租约或房本复印件。
-
工作证明: 雇佣合同、公司证明信、强积金(MPF)供款记录、工资入账的银行流水。
-
家庭证明: 配偶在香港的工作/居住证明,孩子在香港学校的在读证明、成绩单。
-
税务证明: 香港税务局发的报税表、缴税收据(这个超重要!)。
-
离港记录说明: 如果哪次离港时间比较长或者次数有点多,记得准备好解释材料,比如公司外派信、探亲证明之类的。
给内地申请人的真心提示:
1、7年时间是铁门槛,必须住满,但住法可以很灵活,不是蹲监狱!
2、核心是建立“紧密联系”!把生活重心真正移到香港,让这里成为你实实在在的“家”,而不只是个身份跳板。
3、“窝”、“饭碗”、“家人”是关键!确保住所有、工作稳、税在交,配偶孩子最好也在港,这些都是最强有力的证明。
4、合理离港没问题,但要有分寸。别动不动就长期消失,保持记录清晰,该解释时能说清楚。(小建议:单次离港最好别超180天,一年累计离港时间自己心里有个谱)
5、文件就是你的“护身符”! 这7年里,所有能证明你在港生活的文件(上面提到的那些),都老老实实收好!申请永居时就靠它们说话了。
说到底,“通常居住”考察的是你的“诚意”——你是不是真心把香港当成了家,而不仅仅是数着日子等永居。 按这些要点规划好在港生活,拿永居的路会顺畅很多!加油!
如果您对《关于香港“通常性居住”的定义》中的内容有任何疑问。
可以添加楹进集团顾问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