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袈裟下的商业帝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释永信袈裟下的商业帝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释永信袈裟下的商业帝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千年古刹少林寺,青砖灰瓦间流淌着禅意,但袈裟之下,却悄然织就了一张庞大的商业网络。

掌门人释永信,这位被戏称为“CEO方丈”的人物,用一袭僧袍裹挟着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从注册商标到海外公司,从禅修营到武僧团,他的商业版图早已冲出寺院高墙。

当游客喝着“少林禅茶”,当好莱坞电影闪过少林功夫的镜头,人们才惊觉:这座古刹的转型,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释永信袈裟下的商业帝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袈裟底下,藏着的不仅是清规戒律,更是资本脉络与文化输出的双重密码。

1、从方丈到“掌门”

自1987年掌管少林寺事务,1999年正式升任方丈以来,释永信逐步构建起一个令人咋舌的商业体系。

释永信袈裟下的商业帝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他深谙品牌的力量,通过系统化的运作,硬是将一个宗教圣地变成了盈利能力强劲的商业实体。

起点是1998年成立的“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营禅茶、素饼等产品,开启了商业化之路。

十年后,他更进一步,成立了核心平台“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少林资管),自己持股80%,牢牢掌控着少林寺的商业命脉。

释永信袈裟下的商业帝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少林寺的“吸金”术,主要靠这三板斧:

a、品牌授权,无所不包

少林寺堪称“商标狂魔”。到2022年,他们申请了惊人的706个商标,覆盖餐饮、珠宝、服装,甚至饲料!

比如,2003年把“少林”授权给网游《少林传奇》,轻松入账38万;2014年又联手手游公司开发IP游戏;2005年和凤凰卫视合作纪录片《百年少林》,相关光盘就卖了上千万。

b、产业多元,链条完整

通过少林资管这个核心,他们投资了近16家公司,砸进去近8000万,涉足文化传播、茶叶、旅游、健康科技等众多领域。

嵩顶文旅搞旅游开发,少林茶业卖禅茶,“少林欢喜地”玩电商文创...一条龙产业链就这么搭起来了。

释永信袈裟下的商业帝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c、全球扩张,拥抱互联网

释永信眼光放得很远,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立了“少林文化中心”,靠“会员制+分级收费”赚得盆满钵满。

同时,积极拥抱互联网:淘宝店“少林欢喜地”年销售额2300万;2021年入驻抖音,释永信亲自出镜,粉丝半年破千万,一场直播带货,单价999元的“少林药局定制礼盒”5分钟抢光,单场就卖了500万!

释永信袈裟下的商业帝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个商业帝国,架构相当“集团化”: 寺内有外联处、寺务处、官方网站;寺外有一系列商业公司,形成“母公司-子公司”的严密结构。

释永信靠着少林资管80%的绝对控股,实现了“小股掌大权”,既能控制决策,又能规避风险。少林资管还投资了多家有限合伙企业,用于融资、激励和整合供应链,编织成一张复杂的资本网络。

2、版图详解

少林寺的商业触角,可以从三个层面看:

释永信袈裟下的商业帝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核心企业

少林资管是心脏,2008年成立的“少林欢喜地”负责电商;2012年的官网是文化窗口;最引人注目的是2015年成立的“河南铁嵩科技”,它豪掷4.52亿拍下郑州一块商业用地,计划开发包含演艺中心、展览馆、文创园、五星酒店等的大型文化综合体。

耐人寻味的是,拍地时释永信已悄然从关联公司股东名单中消失,这种“资本隐身术”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测。

商标布局

少林寺奉行“宁可错注一千,不可漏掉一个”的策略,那706个商标,覆盖了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领域:方便食品、灯具、餐饮、饲料、珠宝、饮料、洁具...名字也是五花八门,“南少林”、“少林印象”、“少林生活”、“SHAOLIN CHANGONG”等等。

维权也相当强硬,比如2020年就曾要求森马服饰下架所有带“少林”字样的商品。淘宝店卖过标价9999元的《少林武功医宗秘笈》,足见其高端文创野心。

投资领域

国内:嵩山少林景区旅游(2017年游客超350万,门票收入3.5亿+)、少林药局健康产品(2019年销售额破8000万)、郑州那个大型地产项目。

国外:最轰动的是2015年在澳大利亚肖尔黑文市花约2040万人民币买下1.8万亩地,打算建“澳洲少林禅修中心”。最初规划包含酒店和住宅,后因环保争议改为纯文化设施(禅修、功夫学校、中医等)。

此外,在意大利、柏林、伦敦等地还有40多家文化中心,努力融入当地传播少林文化。

除了门票、香火和传统商品,少林寺的“脑洞”不小:给联通手机号“开光”拍卖、开发禅修课程、定制“少林文化研学之旅”...

这些创收手段确实有效,但也把“宗教商业化”的争议推到了风口浪尖。

3、风暴降临

2025年7月26日,少林寺管理处一纸通报引爆舆论: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寺院资金资产;严重违反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正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释永信袈裟下的商业帝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场风暴,其实是长期积弊的总爆发。

法律红线

核心在于《宗教事务条例》(2018年施行)。它明确规定宗教场所是非营利组织,财产收入必须用于自身宗旨或公益慈善,不得分配。条例第53条更是强调,捐资建庙者也不得从中获利。

释永信通过关联公司(沅翰实业、铁嵩科技等)掌控周边产业搞商业开发,很可能踩了这条高压线。

管理黑洞

财务不透明是硬伤。少林寺声称约30%商业收入用于修缮、文物保护和慈善,但外界始终存疑。

寺内高价香(400元到10万元不等)被批“花钱买心安”;景区商铺租金高,开光饰品价格虚高,被指“借佛敛财”。

释永信本人被曝佩戴名表、使用豪车、把玩贵重佛珠,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他作为宗教领袖的威信。

项目“爆雷”

2022年那场4.52亿的郑州拍地,舆论哗然,“和尚搞房地产,还修什么行?”的质疑铺天盖地。

澳洲“少林村”项目从含酒店、高尔夫球场的商业规划,因环保抗议被迫改为纯文化设施,过程充满争议。

这些大手笔项目,显然超出了公众对宗教场所职能的认知,也必然引起监管关注。

历史“旧账”

这不是释永信第一次陷入风暴,2015年就有人举报其存在作风问题甚至“有私生女”。

虽然后来调查组结论是收养关系,但也明确指出少林寺存在财务管理缺陷。这次的调查,更像是旧疾未愈,沉疴再发。

释永信袈裟下的商业帝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释永信和少林寺的案例,给所有想在中国市场掘金的人敲响了警钟:

1、股权迷雾要看清

别被表面股权结构迷惑。务必深挖,查清是否有代持、隐身股东(利用政府公开信息平台、做股权穿透分析)。警惕多层架构、频繁变更。

2、财务透明是关键

死磕审计报告!看清楚钱从哪来、到哪去(学学康美药业案的教训)。对宗教相关项目,更要盯死是否符合“非营利”铁律。资金流向不明、报告不敢公开?危险信号!

3、文化雷区谨慎绕

涉及传统文化、宗教符号?千万小心!过度商业化、不尊重文化内核(想想麦当劳、KURA寿司在中国踩过的坑),极易引发公众反感和伦理争议,品牌瞬间崩塌。

4、权力制衡不能少

警惕“一言堂”!检查公司治理结构,看决策权是否过度集中(就像少林寺),内部监督是否形同虚设。家族企业的“一支笔”模式,风险巨大。

少林寺的故事,是传统与现代、信仰与资本激烈碰撞的缩影。释永信的兴衰沉浮,深刻揭示了在中国市场,成功的法则不仅是商业嗅觉,更是对法律红线的敬畏和对文化土壤的尊重。

透明治理、严格合规、灵活适应,才是穿越复杂商业江湖、赢得长期回报的不二法门。

袈裟下的资本密码,最终还需在阳光与规则下才能长久运行。

如果您对《释永信袈裟下的商业帝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中的内容有任何疑问。

可以添加楹进集团顾问微信咨询。⬇⬇⬇

楹进集团顾问微信

楹进集团background

同楹共进,一心为您

专业团队为您量身定制!

10余年海外服务经验,专注高净值人群;专业资质,持牌运营,顾问团队经验丰富,海外资产规划额超15亿美金;安全稳健,陆港新直营团队,隐私保护,全程专人服务。

  • 基金移民
  • 商业移民
  • 购房移民
  • 海外护照
  • 海外房产
  • 精英教育
icon

我们将于48小时内与您联系,您也可以添加顾问微信:点击打开
或拨打24小时咨询热线:400-856-8986

AI智能评估

全球移民/海外房产/财富管理/精英教育 AI智能助手免费为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