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S税务透明化时代,这7类人正被重点审查!
当下,全球税务透明化已成大势所趋,中国通过CRS(共同申报准则)和金税四期系统的深度结合,正在织起一张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的税务监管网络。
信息不对称的屏障逐渐消失,想靠隐匿资产来避税,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
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自己可能早已被系统自动识别,纳入了重点监测名单——特别是下面这七类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税务合规压力。
1、已移民但生活重心仍在中国的个人
有些人虽然拿了海外绿卡或护照,但工作、家庭和主要财产仍留在国内。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23年发布的《税务居民身份认定案例指引》,如果你持有他国永久居留权,但一年内在中国住满183天,或者主要经济关系仍扎根在国内,就会被认定为中国税务居民。
这一点,在我国和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的税收协定里也有呼应,形成了清晰的认定逻辑。
比如2024年初,某一线城市税务机关通过CRS交换来的信息,对一位持有加拿大永居身份、却长期在国内经营企业的个人启动调查,最终补税加滞纳金超过600万元。还有一位在境外年薪250万的纳税人,虽然已在当地交了50万的税,但因仍被认定为中国税务居民,回国后还得补税44万余元。
建议:这类人群一定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税务居民身份。如果确实属于中国税务居民,务必如实申报全球收入;如果打算转换身份,务必通过专业机构完成合规的身份转换和税务清算。
2、境外配置金融资产的投资人
包括那些在香港、新加坡、欧美等地买了股票、基金、保险的人。
CRS信息交换的力度越来越大——OECD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交换的金融账户多达1.2亿个,涉及资产价值超过12万亿欧元。其中,中国居民在境外的基金与股票账户信息被传回国内的比例,比2022年增长了47%。
现在稽查范围不再只盯着顶级富豪,中产阶层也被覆盖,有人因5000万港元账户补税100多万元,也有人因800万账户补税10多万余元。还有一位港股投资者,因为没有申报通过香港券商账户获得的股息收入,在2023年底被系统识别,最后补税加罚款超过300多万元。
建议:建立清晰的海外资产台账,对已实现的收益及时申报;对还没变现的资产,也要备好资金来源和持有目的的完整说明。
3、通过离岸空壳公司持有资产的个人
在BVI、开曼、塞舌尔这类地方注册空壳公司,用来持有金融资产或进行投资的人,现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披露压力。
OECD在2023年推出“离岸税务透明2.0”框架后,包括这些传统“避税天堂”在内的上百个税收管辖区,都开始执行更严格的实际控制人登记和信息交换制度。
税务机关对这些架构的“穿透”能力大大增强,比如一位长三角企业主,用BVI公司持有新加坡银行账户,结果在2024年初被系统识别,不仅要补缴往年税款,还因为结构虚假被重罚。深圳也有类似案例,境外公司通过BVI和开曼的“导管公司”转手境内股权,最终被追缴企业所得税1亿多元。
建议:要么尽快为离岸公司注入真实经营实质,要么通过合规的信托架构隔离风险,别被认定成虚假安排。
这类人通常借亲友代持、假身份等方式在海外持有资产,试图绕开国内财产申报。但CRS机制早就把政治人物及相关账户标记为高风险类别,实行优先交换和重点监控,代持这类手段的效果越来越差。
比如某省一位处级干部,用妹妹的名义在香港买了2000万港元的储蓄保单,CRS信息交换后,系统识别出资金流向异常,最终因无法说明来源而被处分。
建议:彻底清理海外高风险资产,如果已有资产难以处理,务必寻求专业法律意见,走合规路径解决。
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买了具有现金价值的分红型保单、储蓄保险的人要注意,这些保单在CRS框架下属于需要申报的金融资产。
香港、新加坡的金融机构会严格核查投保人的税务居住地,并把信息同步给对应税务机关。
比如一位一线城市企业主,在香港买了500万美元的储蓄保单,2023年CRS信息交换后,就被税务机关要求说明保费来源并申报收益。
建议:赶紧核查投保时填报的税务信息,如果需要申报,及时通过专业机构补办手续,必要时调整保单持有结构来控制风险。
6、设立海外家族信托的人
虽然家族信托有资产保护的功能,但如果信托设立人、保护人或受益人里仍有中国税务居民,整个架构很可能会被税务机关“穿透”。
这种穿透不是个例,美国就曾查处过一起利用虚假信托逃税4500万美元的案件,最终相关责任人被判刑。
2023年,某知名企业家通过新加坡家族信托持有海外公司股权的安排被调查,最终因没有完整申报信托收益分配而补缴巨额税款。
建议:定期审查信托架构中的税务居民身份,确保履行申报义务,别因为结构复杂就忽略实质税务责任。
7、借境外公司做跨境生意的个人和企业主
这类人通常在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地注册公司,用来收跨境贸易款项或服务费。
随着金税四期和银行结算系统深度对接,境外资金回流路径已成为监控重点——尤其是大额整数交易、凌晨转账等异常流水,会被精准标记。
比如一位跨境电商卖家,用香港公司收海外平台款项,长期不申报利润分配,2024年初被系统判定为异常,触发全面稽查。佛山也有家公司,用私人账户收境外业务款,未申报收入超8200万元,最后被追缴税款加罚款共计1亿多元。
建议:建立完整的业务证据链,确保合同、资金流和税务申报匹配。必要时,可以通过具备经济实质的境外机构来合规承接业务。
全球税收透明化不断推进,中国税务机关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风险识别精度也在持续升级,到2025年金税四期全面上线后,税务稽查将不再只依赖申报数据,而是结合销售、物流、资金流做多维度交叉验证。
在这个“以数治税”的时代,只有主动适应监管变化、尽早完成合规整改,才能在复杂的税收环境中行稳致远。
想了解更多《CRS税务透明化时代,这7类人正被重点审查!》中的内容。
请添加楹进集团顾问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