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万人受影响!香港本地生定义修改落地!
7月31日香港政府公布了关于大学资助学额的重要调整,直接关系到拿受养人签证(DSE考生)的升学路径和钱包!
核心就一条:想申请政府那15000个资助学额、享受本地生低学费(目前4.2万/年),受养人子女必须满足在香港学习或居住满两年的要求。
新规要点速览
1、学费分两类,资格看居港时长
“获资助学费”类(本地生价):学费约4.2万港币/年(未来会涨)。
“不获资助学费”类(非本地生价): 学费直接跳到16-22万港币/年,差距近5倍!而且,不占用那15000个资助名额。
关键门槛: 从2028届(2028/29学年入学)开始,拿受养人签证的同学,必须在香港学习/居住满两年,才能申请“获资助学费”类别。
2、怎么算“满两年”?两种方式
方式一(学习证明): 提供证明,显示你在课程开始前倒推两年内,是在香港读全日制正规课程的。
方式二(居住证明): 如果没在香港读书,就得出入境处开证明,显示你那两年里每年离港时间不超过90天。
3、过渡期安排,给缓冲时间
2026届(2026/27入学): 完全不受影响,按老规矩来。
2027届(2027/28入学): 要求降低!受养人同学只需在2026年10月起到课程开始前住满一年,就能申请资助学额。
2028届(2028/29入学)及之后: 严格执行“满两年”要求。
影响解读:谁最“受伤”?
1、不受影响/影响小的
香港永居考生、2025届和2026届的受养人签证考生(赶上了过渡期)。
2、影响最大、最扎心的是
拿着香港临时身份(比如通过高才、优才等计划获得受养人签证),但孩子选择在内地读DSE课程的家庭!这类学生只能以“自修生”身份考DSE。
新规下,如果没满足居港时长要求,他们将被视为“本地生”身份(有香港身份证),却无法申请那15000个宝贵的资助学额,只能按“非本地生”标准交巨额学费(16-22万/年),并且去竞争更少的非本地生名额。
简单说:身份算本地,但学费和学额池子按非本地算,两头不占好。
本地生定义修订涉及哪种香港身份证的学生?目前只涉及LS5受养人签证,受养人是指主申请人透过各种移民计划如优才、高才等,获得香港身份后,再帮未满18岁的孩子申请的香港身份类型。
本次修改与单程证、双非港宝、永久性居民、无条件逗留等身份类型完全无关。
为什么现在改?背景与压力
1、人才涌入,申请激增
数据显示,香港各项人才计划批了33万宗,来了22万人,还有11万拿着临时身份的家庭没来,随之而来的是DSE考生人数大涨,今年学生考生就比去年多了超2000人。
2、“高考移民”担忧
立法会议员张欣宇等人早就预警,担心有人利用人才政策只为子女升学,挤占本地教育资源,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也批评过类似现象。
3、僧多粥少,竞争白热化
本地生那15000个学额是固定的,非本地生名额虽然从20%提升到40%,但基数小(比如港大今年收到超2.5万非本地申请,内地生占84%,只录约1500人,录取率跌破5%!),竞争异常惨烈,对手都是全球尖子生和国际课程学生。
最后的话:给家长们的提醒
政策很明确,影响很直接。如果您的孩子计划在2027年或2028年入读香港的大学,并且你们是通过人才计划拿的香港临时身份(受养人签证),想让孩子享受本地生学费和学额,那必须立刻行动了!
2027届入学:最晚2026年10月,孩子就得开始在香港读书或居住(满足一年要求)。
2028届及以后入学:必须提前规划,确保在孩子大学课程开始前的两年里,满足在香港学习或居住(每年离港≤90天)的条件。时间不等人,规划要趁早!
如果您对《33万人受影响!香港本地生定义修改落地!》中的内容有任何疑问。
可以添加楹进集团顾问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