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亿资本涌入!香港投资移民重启一年,为何如此火爆?
截至2025年11月,香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已接获超过2200宗申请,预计为香港带来超700亿港元的直接资本投入。
这一计划自2024年3月重启以来,通过持续优化政策,正成为高净值人士获取香港身份的热门选择。
与人才引进计划相比,投资移民的最大优势在于"零门槛准入",无需学历、工作经验或语言能力证明,仅需投资3000万港元于指定资产即可,且续签条件宽松,不强制居住或工作,维持投资即可顺利续签。
今天,小楹将从政策演变、申请条件、及实操建议等维度,全面解析这一计划的运作机制与价值。
政策演变:从"纯资本投入"到"价值共创"的变革
香港投资移民政策历经多次优化,2024年3月重启后,2025年更是迎来三轮重要调整,逐步从"纯资本投入"模式转向"资本+人才+产业"的三维评估体系。
2025年3月政策优化是首个重要里程碑,主要调整包括:净资产审查期从申请前两年缩短至六个月,大幅降低资金冻结成本;家庭共同资产可按份额计入净资产,减轻对单一申请人资产集中的压力;新增通过全资私人公司投资渠道,方便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
这一轮调整后,单月申请量较2月上升逾440%,显示出政策灵活性提升对高净值人群的强大吸引力。
2025年9月施政报告进一步放宽房地产投资规则,住宅物业投资门槛从5000万港元降至3000万港元,非住宅物业计入上限从1000万港元提升至1500万港元。
这意味着投资者可选择"1500万非住宅物业+1500万金融资产"或"3000万住宅+2000万金融资产"等组合,投资配置更加灵活。
同时,住宅物业计入投资额上限仍为1000万港元,非住宅物业则提升至1500万港元,为商业、工厦等投资类型打开更大空间。
2025年11月最新政策再次升级,特区政府在金融科技周上宣布将放宽投资计划,鼓励更多投资者进入金融科技领域。
这些调整不仅降低了投资门槛,更引导资本流向香港重点发展的创新科技领域,实现"价值共创"。
条件与流程:三要素与五步骤
要申请香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人需满足三个核心要素:身份要求、资产要求和投资要求。
身份要求方面,申请人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外国国民(阿富汗、古巴和朝鲜除外);
-
中国籍且已取得外国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士(如通过瓦努阿图、圣基茨、土耳其等第三国身份);
-
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中国台湾华籍居民。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居民需要先取得第三国永久居留权。
资产要求是申请的关键门槛,申请人需在提出申请前的连续6个月内,持续并实益拥有不少于3000万港元(或等值外币)的净资产。符合条件的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房产(需扣除贷款)、公司股权等。
与家庭成员共同拥有的资产,只要能够证明申请人实益拥有的份额,也可计入其中,这为资产配置复杂的家族提供了便利。
投资要求则是申请人获批后需完成的核心任务:投资不少于3000万港元于香港获许投资资产。
申请流程分为5个步骤:
-
进行资格预审与净资产评估,准备银行存款证明、股票债券持有证明、房产评估报告等,需证明申请前6个月内持续拥有不少于3000万港元的净资产;
-
向香港投资推广署提交申请,获得"符合净资产规定审查证明书";
-
向入境事务处提交正式申请,获得"原则性批准";
-
获得原则性批准后,需在6个月内完成投资,并提交由执业会计师出具的履行报告;
-
最后完成投资后,即可获得正式批准,获发首次24个月的居留签证。
整个流程从递交到正式批复,平均仅需3-4个月,最快案例仅1个半月获批,比人才计划(通常需6-12个月)快很多。
投资架构配置:灵活与限制并存
投资移民计划要求申请人将3000万港元投资于指定资产类别,其中2700万港元为自主投资部分,300万港元为强制科创投资部分。如何合理配置这3000万港元,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自主投资部分(2700万港元)可选择多种金融资产和房地产:
-
金融资产包括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无投资上限限制)、香港政府或外汇基金发行的债券、存款证(期限不少于1年,上限300万港元)、后偿债项(AT1债券,风险较高但回报潜力较大)、合资格集体投资计划(如证监会认可的公募基金、ETF、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以及有限合伙基金(上限1000万港元)。
-
房地产投资分为非住宅物业和住宅物业。非住宅物业包括写字楼、商铺、工业物业(不含土地),计入投资额的上限从1000万港元提升至1500万港元,且成交价不受限制。住宅物业则需满足成交价≥3000万港元的门槛,但计入投资额上限仍为1000万港元。例如,购买一套3000万港元住宅,仅1000万港元可计入投资额,超出部分不计。
强制科创投资部分(300万港元)必须投资于由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科创组合,支持本地创新科技及重点产业,锁定期为7年,退出时按资产净值结算。
科创基金投资方向已扩展至DART领域(数据、人工智能、韧性和代币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截至2025年10月底,港投公司已投资超过120个项目,包括硬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及新增的DART方向,其中两家企业已在香港上市,另有十余家企业计划年内提交上市申请。
常见误区:避免身份与资产双重损失
尽管香港投资移民计划门槛相对较低,但仍有多个常见误区需要投资者警惕,以避免身份与资产双重损失。
误区一:投资亏损需填补差额
实际上,根据香港政策,获许投资资产的总市值出现亏损,降至低于3000万港元,或甚至完全亏损,都无须投入资金以填补差额。但需注意的是,若投资增值,不可提取资本增益,但股息收入、利息收入及租金收入可自由提取。
误区二:科创基金投资必须全部投入政府指定项目
申请人只需将300万港元投资于政府指定的"创科基金",剩余2700万港元可自由配置于其他获许资产类别。科创基金设有7年锁定期,但允许通过公开市场投资(如ETF、REITs)分散风险,投资者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
误区三:内地居民可直接申请香港投资移民
内地居民需获得第三国身份,这一过程需额外支付成本,并耗时约2周-1个月。申请获批后,内地居民可保留内地身份,同时获得香港身份,实现"双重身份"的便利。
政策红利窗口期是投资者需要把握的重要时机,香港投资推广署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该计划已接获超过2200宗申请,其中超过900宗获正式批准。这一数据表明,政策优化正吸引大量高净值人士关注。建议有意向的投资者尽早行动,以避免未来政策收紧或申请量激增带来的竞争压力。
楹进集团作为专业的香港移民投资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与专业的服务团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从身份规划、资产评估到投资架构设计、申请流程跟进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助力投资者精准把握政策机遇,顺利开启香港投资移民新征程,实现身份与资产的双重增值。
了解更多海外资产、家族办公室或身份规划相关资讯,
请扫码添加官方微信或拨打热线:400-106-8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