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饽饽”到“弃儿”?高分考生为何弃本科选职校?
时代变了,2024年高考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新现象:高分考生抢着上职校,而民办本科正在被抛弃。
有一名考出了602分的杭州女生,超过当地本科线110分,完全可以读国内的很多“双一流”学校。然而,她却选择了一所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入读了轨道交通设备与控制技术专业。理由是“学校就业率非常高”,高达98%。
(图源:微博)
与此同时,一些几年前还被家长奉为“香饽饽”的民办本科,如今已不再吃香了。以广东为例,2024年高考:湛江科技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和广东理工学院的省内本科普通类首轮志愿投档情况分别为:湛江科技学院计划招生6866人,实际投档2718人,缺额4148人,投档率不足40%;广州工商学院计划招生5071人,首轮投档3950人,缺额1121人,投档率为77.9%;广东理工学院计划招生5318人,首轮投档2989人,缺额2329人,投档率为56.2%。
民办本科,要被彻底抛弃了吗?民办本科遇冷,已经传导至整个行业,成为全国范围的普遍现象。在山东普通类常规批(本科)第1次志愿投档后,仍有超过7000个本科计划未被填报,其中有12所高校的剩余招生计划超过100个。具体包括:山东华宇工学院剩余936个计划;青岛工学院427个;青岛城市学院485个;烟台理工学院682个;潍坊理工学院303个;齐鲁理工学院572个;山东协和学院473个;青岛黄海学院431个等。
这些都是民办院校。有些学校甚至在进入第二轮补录后,仍然有大量名额招不满。例如河北省的保定理工学院,本科第二轮征集志愿时,历史类剩余287个名额,物理类剩余506个名额。
(图源:网络)
让人意外的是,不仅是冷门专业,这些学校的热门专业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也都被考生嫌弃了。
在湖南省2024年的第二轮征集志愿中,一些民办本科院校的最低投档线已跌破本科线: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402分,湖南信息学院与海口经济学院均为405分,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为408分,均低于湖南省本科批(物理类)分数线422分。
这种招生缺额的情况,比往年来得更加严重。湛江科技学院此前三年(2021-2023年)历史类最低录取位次为82142-100700位,招生人数没有明显变化,今年的最低录取位次却大幅探底,跌至108667位。
在互联网上,尤其是社交平台如小红书上,民办本科院校的评价逐渐转差,常见评论包括“环境差、学费贵、就业难”。当用户询问某民办学校是否值得报考时,常有前校友留言警告潜在的学生避免选择这些学校。
(图源:小红书)
为什么民办本科,突然被抛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知道,今年高考人数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是史上最多的,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本科达线人数也有所增长。比如,广东省2023年有约35万人达本科线及以上,相比于去年增加近1.7万人。增加的考生,都去了哪里?部分答案,正是高职专科院校。
据湖南日报报道,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专科批普通类第一次投档分数线公布,有119个高职院校专业组的分数线达到了或超过了本科线,这一数字是去年52个高职专业组的两倍多。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今年吸引了高水平考生,其中海南省考生最高分达到了573分,超出当地本科线90分;而在湖南省内,该校的最高分为485分,最低投档分为449分,所有考生成绩超过本科线,且平均录取分数超出本科线39分以上。
(图源:微博)
高分读专科的做法,早已司空见惯。上文提到的杭州女生,考出了602的高分,却选择了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很多家长并不觉得太过诧异。
不仅仅是考生和家长,升学咨询机构也开始转变态度,建议那些分数接近本科线的学生选择专科教育而非民办本科。相较于民办本科每年高达3到4万元的学费,公立专科每年仅需几千元的学费显然更具性价比。此外,专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更侧重于实践操作技能,并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
例如,新近设立的民政职业大学首批开设的职业本科专业包括现代殡葬管理专业和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这些专业紧密贴合社会民生领域的服务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专科院校正在升级为“职业本科”,这种模式既能提供本科学历又能保证专业的实用性和就业导向性。科院校读职业本科同样可以授予学士学位,在证书效用上与普通本科完全一致。
学历升级,让很多本就实力不错的“宝藏专科”被重新发现。2023年,全国职业本科招生8.99万人,比上年增长17.82%,约占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的1.6%。目前,职业本科学校数量已增至51所。对比民办本科,这样的“职业本科”岂不更香?
(职业本科院校名单(部分),图源:网络)
此消彼长,民办本科的持续遇冷,恐怕已经形成难以扭转的趋势。
过去,民办本科的快速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公办本科院校的招生名额相对有限,这促进了大量民办本科院校的兴起。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民办本科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那时,许多公办高校倾向于与社会资本合作创办所谓的“独立学院”,例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等。这些学院一度因挂靠名校而声名鹊起,录取分数也水涨船高。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独立学院被要求转型为公办或民办高校,或者停止办学。失去了名校背书后,民办院校存在的问题如高昂的学费、师资力量薄弱以及管理不善等问题逐渐凸显。一些独立学院在脱离原母体高校后名声大不如前,甚至最终不得不与专科院校合并。
不过,民办本科遇冷更重要的原因,是本科生的体量已经足够庞大了。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学率为60.2%,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为4763.19万人。本科生从过去用人单位“抢着要”,到如今成为就业市场的“大流”,已经不稀罕。从就业数据上看,很多专科都比民办本科要做得好。
(图源:网络)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4年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中仅有44.4%获得了工作机会;相比之下,本科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为45.4%,略高于硕博生;而令人惊讶的是,大专生的offer获得率竟然达到了56.6%,远高于本科和硕博生的水平,这种就业率的反差引人注目。
从长期趋势来看,民办本科的衰落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其原有的角色正逐步被许多专科和职业本科所替代。
与此同时,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国际,会发现国外教育体系早已在探索与实践这种“回归技能”的路径。不同国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教育与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无论是美国的社区学院、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还是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成功案例不仅验证了技能教育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全球教育趋势中对于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共同追求。
在美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界限并不像国内那样泾渭分明。美国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s)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提供两年制的副学士学位课程,以及为四年制大学准备的转学课程。这些社区学院因其低廉的学费、灵活的课程安排以及与就业市场紧密对接的职业教育项目而备受欢迎。许多高中生在完成高中学业后,会选择先进入社区学院学习,待明确职业方向或积累一定学分后再转入四年制大学,或者直接进入职场。此外,美国还设有大量的职业与技术学校(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专注于培养特定行业的技能型人才,这些学校的学生往往能迅速找到工作,就业率颇高。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Dual System)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典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一边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一边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德国制造业的强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许多高中毕业生选择直接进入双元制教育体系,而非传统大学,从而快速融入职场,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VET,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同样备受推崇。VET课程涵盖了广泛的行业领域,从商业服务到工程技术,从健康护理到创意艺术,应有尽有。学生可以选择完成证书课程、文凭课程或高级文凭课程,这些课程往往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且认可度高。澳大利亚政府还通过提供奖学金、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以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国外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显著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实践导向,紧密贴合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资金投入。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还促进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相比之下,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图片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您对《从“香饽饽”到“弃儿”?高分考生为何弃本科选职校?》中的内容有任何疑问。
可以添加楹进集团顾问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