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纳税后还需要再向国内税务局报备吗?
新加坡工作的中国籍小伙伴们常会疑问:
“我在新加坡的收入,中国政府知道吗?”
“我在新加坡纳税了,还需要再向中国税务局报备吗?”
“我现在是PR身份,是否意味着我不再是中国的税务居民?”
本期小编将结合制度、政策、典型企业案例,为你全面解答!
01、中国全球征税政策
从2024年起,中国多地税务局陆续发出海外收入申报通知,并配合CRS(金融信息交换)、大数据等手段展开排查。市场上高净值、拥有海外资产或期权收入的人群,正逐步进入“监管视线”。这时会有小伙伴疑惑,我人不在中国工作,为什么会需要交税呢?
这里大家要明白一个重要的概念:居民身份≠税务居民身份。
税务居民身份
中国对于税务居民的认定标准如下,即使你在新加坡长期工作甚至已经获得新加坡永久居民的身份,但只要满足:
1. 保留中国户口或身份证,被视为“有住所”;或
2. 连续六年在中国居住满183天/年
都可能被界定为中国税务居民,从而需要申报并纳税。
其中第一点“保留户口或身份证”是大部分在坡工作的小伙伴都有的情况,官方文件如上。若你已经在新加坡当地正常纳税,可以根据中新税收协定抵免相应税负。但若你未主动申报,一旦被排查或被公司上报,可能面临补税甚至罚款风险。
这就意味着,只要保留中国户口或者身份证,就有可能被认定为中国税务居民,就需要申报并且缴纳相关税额。现在并没有明文规定或者大面积去强制执行此政策,但我们应该要知晓这个情况。
相关案例
02、CRS金融信息交换
CRS全称是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共同申报准则),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一套国际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标准,用于打击跨境逃税和隐藏海外资产的行为。
大家在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办理业务时,包括每年在新加坡报税时,都需要自行申报税务居民身份。如果你申报的是新加坡税务居民,CRS不会自动把你的新加坡收入告诉中国,前提是:
• 你被认定为新加坡税务居民(持 PR/FIN、住满183天、正常报IRAS);
• 你在 CRS 表格上正确声明新加坡为税务居民;
• 银行记录坚持使用新加坡身份证明与地址。
如此情况下,CRS信息只会报送给IRAS,不会被交换回中国。但如果你误填或用中国地址/身份证开户,仍有被交换信息的风险。
03、新加坡当前情况
字节跳动
“ByteDance要求从中国调至新加坡总部的中国员工申报并向中国缴税,否则无法兑现股权期权。” “影响或超过1,000名员工,涉及税率差额高达21个百分点。” 来自《金融时报》的报道。
同时包括 FT 在内的多家媒体指出,字节跳动这样做是为了应对中国加强全球征税的趋势,为员工提供税收补贴,但“不配合就无法兑现 RSU”,已形成实质上的“强制性执行机制”。
其他中资企业
目前公开报道主要锁定字节跳动。虽然阿里、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新加坡也有分支,但尚未出现“官方强制员工向中国报税、否则影响期权”的一致性报道。
但业内普遍认为:
• 如果阿里或其他中资企业也将中国国内员工派驻新加坡,且他们持有期权等激励,公司很可能参照字节跳动机制进行内控与执行。
• 税务趋势已形成,未来可能扩展至更多跨国公司。
04、参考建议
注销户口可以规避缴税吗?
并没有官方证据证明操作有效,但有如下信息供大家参考:
• 注销户口后,即使保留中国国籍,也将不再具备“有住所”身份;
• 若在中国居住不足183天/年,将不再被视为税务居民;
• 大概率可彻底脱离全球征税义务,但相应会失去身份证、社保、公积金权益,买房买车、孩子报考高考也会受到限制。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 根据第一部分内容核实你是否仍为中国税务居民;
2. 检查户籍、回国频率、投资资产等,明确你的新加坡税务居民状态;
3. 保留报税记录,用PR/FIN、租房合同支持身份证明,开户填写CRS时务必要准确;
4. 不要误填“中国税务居民”或留中国地址,留意所在公司的内部制度;
5. 其他中资企业可能跟进政策,可以留意如涉及期权、RSU、高额奖励等高收入项目,及时和公司核实税务申报情况。
结语
总结来说,主动规划胜过被动应对,建议咨询新加坡与中国税务专家,提前做好规划。对于中产群体而言,不应抱“我只是普通人”的侥幸心理,稳妥的做法是:主动明确身份、合规报税、必要时注销户口,以免未来遇到公司制度或税局查账时陷入被动。
如果您对《在新加坡纳税后还需要再向国内税务局报备吗?》中的内容有任何疑问。
可以添加楹进集团顾问微信咨询。⬇⬇⬇